top of page

大唐寻秘—何家村遗宝

唐朝是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今天我们依然能够通过文物一窥当时的繁荣和富足。在上个世纪70年代,在陕西省附近的何家村有了一次考古发掘,足以轰动世界。何家村发现的国宝足以使得其成为文物界的最牛山村,因为现在唐朝出土的金银器有一半是何家村贡献的。

在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附近的何家村,考古队员相继挖出两只不起眼的陶瓮和一只小银罐。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三个罐子里面竟然存入一千多件精美绝伦的唐代金银玉器,这其中包括重达一斤,出自皇家的金碗,也有晶莹剔透、造型秀美的水晶杯,还有唐代一品官员才能佩戴的白玉腰带等。那么这些来自何家村的国宝究竟珍贵在哪里?在去看展之前,我们要重点看的宝贝是哪些?本文梳理了何家村遗宝的八件重点文物,希望能为大家在看展时提供一些方向和思考。

水晶八曲長杯

一句话概述:唯一的一件唐代水晶容器

  • 位置:特展前段

  • 特点:水晶在古代被称作「水精」,因为晶莹剔透,唐代诗歌中常常把它比作冰、水、露珠甚至月光。水晶多产自西域各国,在唐朝时成为贡品进贡到我国。

  • 这件八曲长杯在造型上有著明显的伊朗萨珊风格,但是萨珊很少用水晶和玉石这种材料来製作长杯,从中国文化对玉石类材质的偏爱来看,推测很有可能是在唐朝工匠仿制的,也有可能是来华的波斯工匠制作的。这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唯一的一件唐代水晶容器,极为珍贵。

上图为萨珊王朝时期的作品,交易于苏富比拍卖行。

镶金兽首玛瑙杯

一句话概述:“四不像” 的镇馆之宝

  • 位置:特展前段,西侧墙第一个拐角

  • 特点: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六十四件永远不许出境展览的国宝之一

  • 仔细看看这到底雕刻的到底是什么动物? 其实既不是牛首,也不是羊首。既有羚羊角,又有牛的眼睛。这个“四不像“,之所以被称之为兽首杯,可能是因为是唐朝的工匠听说了远方有这样的器形想象着做出来的,但是又做得不像,最后就变成咱们的兽首了。

  • 中国的玛瑙拇指大小,基本上都是做成小摆件。而这件玛瑙,有矿泉水瓶这么大,应该是外来的贡品。

  • 这种器形来源于希腊,叫来通(rhyton)。它和中国杯子区别在于,我们的杯子在杯口喝水,也就是一般的脚杯。此杯在镶金的部位喝水。饮酒时拿着两边羊角喝,酒会撒下去,酒神尝到了酒,然后就会赐福于大家。此为希腊人祭酒神的做法,是一个绝对的外来文化。来通杯来源于希腊,杯子的样式流传广泛。而大部分出土的来通杯是非常写实的,一看即知是牛是羊是牛,和这一件形成鲜明对比。

鸳鸯莲瓣纹金碗

一句话概述:重达一公斤的金碗

  • 位置:特展前段,独立展柜。

  • 特点:陕历博馆藏的顶级文物

  • 中国古代的金银器主要是陶铸法,主要用于制作青铜器。也就是做个模具,然后把金汁倒进去,然后再拿出来。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陶范之间必定会有间隙,而这样的空隙会使得做出来的金银器比较厚重。这个碗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它使用了一种名叫捶鍱法的制作技术,由粟特人传入中国。何为捶鍱法?就是打,拿个金坨一遍一遍地打。把金坨砸扁,砸成金片,砸出圆形做出形状,然后再砸出凹凸有致的花纹来。莲瓣纹,其实是一点点砸出来的。用这种技法做出来的成品要比陶铸法的薄。大家可以脑补一下司母戊鼎的厚度。

  • 传统粟特人的金银器凹凸感明显,像浅浮雕一样(见配图)。而这个碗仅仅是做成一个构图,是含蓄的。中国人常讲,“愿作鸳鸯不羡仙”,鸳鸯是我们中国特有的一种纹饰。

  • 为什么唐朝人爱用金碗?这其实来源于一个道教方术的概念。道教是唐朝的国教,唐朝人认为用金银器做食器可长生不老。这个碗虽然是运用了西方的技法,但是已经完全融合到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之中了。

鹦鹉纹提梁银罐

一句话概述:装金龙和宝石的精美祭坛

  • 位置:特展中段

  • 特点:发现罐子时,里面居然还有半罐水?!可见其工艺之严丝合缝。罐子腹部中间錾刻的花丛里,有一只栩栩如生的鹦鹉。且看他勾嘴圆眼,展翅欲飞,连根根羽毛都看得清楚。在鹦鹉的周围又有大朵的团花,好像鹦鹉展翅在花团之中。

  • 鹦鹉是唐代皇家喜爱的鸟类。据记载,这些漂亮的鹦鹉大多是产自南亚和东南亚,当时主要是做为贡品送进皇宫。新唐书记载,有一次,新送来的五色鹦鹉和旁边的白鹦鹉说,“好冷啊好冷啊”,为此唐太宗听到后还特意下诏把这只聪明的鸟送回国了。

  • 厉害之处:据何家村考古队戴应新说,出土时罐子有一半水,水里养着玉石,水上飘着一层金箔,金箔上发现了12只精致小巧的走龙。学界推测, 这可能是在仿效道教的“投龙仪式”,而这个罐子有可能就是祭坛。不过这种说法尚未定论。

  • 下图为章怀太子(武则天儿子李贤)墓内壁画,可见这种罐子的常见。

何家村窖藏宝石

  • 位置:何家村专题展中段

  • 特点:窖藏中出土了很多宝石,它们都被存放在一个提梁银罐中,罐中有水,水养玉石,是道教的信念。这几件黄色宝石色较均匀,有较强玻璃光泽,还有被切割过的痕迹,上面有小孔,推测应是装饰品。蓝宝石分为深蓝和浅蓝两种颜色,因其晶莹剔透的颜色而被视为吉祥之物。绿玉髓,又称绿玛瑙,色彩诱人,储存量相当稀少,是最有价值的宝石之一。

赤金走龙

一句话概述:唐朝的“大长腿”走龙

  • 位置:何家村专题展后段

  • 特点:赤金走龙,赤金,即纯金怎么这个龙和我们印象中的龙不太一样啊!? 对,原来唐朝的龙长这样,我们一般看的是明清的盘龙 (见附图故宫小肥龙)。

  • 中国的龙有一个发展过程,龙有不同的功能。唐朝的官方信仰是道教,道教有一种“投龙仪式”,也就是将写有愿望的的文简和玉璧、金龙、金钮用青丝捆扎,投入名山大川。在这里,走龙充当了一个“邮差”的作用。小走龙是在鹦鹉罐里发现的。当时罐子挖出来的时候里面还有水,其实投龙仪式本来就是把龙投进水里。那这个罐子是否本身就意味着一个祭坛呢?

鎏金舞马衔杯银壶

​一句话概述:会跳舞的马与衰落的大唐

  • 位置:何家村专题展中段北侧

  • 特点:中国首批六十四件永远不许出境展览的国宝之一,造型采用契丹皮囊的样式。

  • 银壶两面各有一只口衔杯、蹲坐着的“舞马”。传说唐玄宗李隆基时宫中曾驯养几百匹马,每年皇帝生日时,马儿们穿着镶着金银珠宝的绫罗绸缎随着音乐起舞,至高潮时,领头的马还会口衔酒杯,为皇帝祝寿,玄宗非常喜欢。马喝到酒,也会醉,但是醉而有度。古诗写到, “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

  • 当时有很多人羡慕,比如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安禄山就很羡慕。安禄山每天跟着玄宗这儿混,跟杨贵妃这儿当干儿子,所以对唐朝这一套啊很熟悉,很了解,很羡慕。在发动安史之乱之后,安禄山把舞马俘虏到北京去。后来叛军发生内斗,这批舞马流落到安禄山手下一个叫田承嗣的手里去了。这个人是个乡巴佬,没见过世面。有一次宴会,不了心奏起了舞马熟悉的乐曲,这些马就条件反射开始跳舞了。然后他一看,还以为这个马疯了,所以就叫士兵去打这个马。可是越打这个马,马还以为自己跳得不好,就越跳得欢实,最后就把这个马给打死了,从此就失传了。仿佛这也象征着,唐王朝,已由盛转衰了。

​唐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一句话概述:这个香囊无论怎么甩,香料都不会洒出来

  • 位置:何家村专题展后段

  • 特点:说到香囊,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丝绸棉麻的材质。其实在唐朝,还有这种用金属制作的香囊。

  • 香囊内有一个半圆形的金香盂,把香料放在香盂之中 ,无论如何转动,在巧妙的机械结构和重力共同作用下,香盂都始终保持水平 。这其实是陀螺仪的原理,在唐朝工匠们已经运用得很娴熟了,而欧洲到了大航海时代 才慢慢掌握这项技术。

金开元通宝

一句话概述:唐朝的“纪念币”

  • 位置:何家村专题展结束

  • 特点:大唐盛世,到底给了大家什么样的印象呢?那大概就是有钱吧。30枚金开元通宝正面楷书“开元通宝”,出土时存放在“大粒光明砂”银盒之中,可见其珍贵程度。

  • 唐朝诗人张祜在诗里面写到“长说承天门上宴,百官楼下拾金钱。” 那老宫女已经离开宫中二十年了,还是依然忘不了当年的盛世景象。每每给人讲起来都还在说,当年皇帝在承天楼上撒金钱的时候,文武百官都还在那里捡。

8件文物到这里就结束了, CCTV专门为何家村遗宝做了一期专题节目,蒙曼专讲,这篇文章的很多内容也是引用自其内。关于何家村的主人到底是谁,视频中讲解得很详细,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请看:《文明之旅》 20170506 蒙曼:何家村里的传奇国宝

写在后记,我平生看过最震撼的一次展览是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还记得我走进二楼的一个伊朗部,落入眼帘的是大批精美的银器,美得全身起鸡皮疙瘩。一年多后看到何家村遗宝,我看到了相似的技法、纹样,又看到了不同的材质、形态。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何家村遗宝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萨珊王朝展做一个类比,我觉得是非常合适的,有机会的朋友一定要花上几天亲自去看看。 I hope you enjoy this article, as always please comment, rate and share.

bottom of page